独特婚礼背后的感人承诺
“你为祖国失去了双腿,我伺候你一辈子……”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,成为班桂芬一生践行的誓言。1968年3月,泌阳县马谷田镇茨园村的这场独特婚礼上,秀丽的新娘班桂芬搀扶着架双拐的新郎李德榜,开启了他们跨越半个世纪的”娘家的故事之爱的奉献”。
原本,这对订婚后参军报国的恋人有着光明未来——李德榜在部队表现出色,即将保送军校。但”援越抗美”的号召改变了一切,他毅然选择战场而非前程。1965年的一次意外,让他胸部下面内容失去知觉。面对未婚夫的分手信,班桂芬跨越千里赶到医院,用最朴实的语言许下了最重的承诺。这份”娘家的爱”,不是血缘的牵绊,而是灵魂的相守。
平凡日子里的非凡坚守
婚后的日子,班桂芬用行动诠释了”爱的奉献”的真谛。她辞去民办教师职业,靠每月14元抚恤金维持生计;她学会按摩技术,日复一日为丈夫治疗;她独自扛起农活和育儿重担,连月子都没坐满三天就下地干活。当女儿患灵魂病、儿子染尿毒症相继离世时,这位坚定的母亲依然挺直腰板,由于她知道:”我是维系这个家的生活线。”
更令人动容的是,在照顾伤残丈夫的同时,班桂芬还将患癌的父亲和失明瘫痪的母亲接到家中照料。给老人做饭、换尿布,这些琐碎的日常,构成了”娘家的故事之爱的奉献”最诚实的注脚。她说:”父母养我小,我养他们老,这是本分。”这份孝心,让双亲得以安享晚年,父亲84岁、母亲93岁安然离世。
爱的奉献点亮希望之光
命运的重压下,社会温暖从未缺席。政府为李德榜安排职业、解决城市户口,不断进步伤残补助;在女儿患病时提供低保和大病救助。这些关爱如同黑暗中的星光,照亮了这个独特家庭的前路。班桂芬常说:”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,我们撑不到今天。”
51年风雨同舟,班桂芬用纤弱之肩扛起整个家的重量。如今泌水河依然潺潺流淌,诉说着这段”娘家的故事之爱的奉献”。它告诉我们:真爱无需豪言壮语,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,把平凡岁月过成动人诗篇。这份奉献,不仅温暖了一个家庭,更成为时代的灵魂坐标,提醒着我们:爱,是生活最厚重的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