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河北新闻6月12日电 (袁宝利 章立新)近日,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博导、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龙春林教授及其研究团队,深入该县板栗核心产区进行学术考察。考察聚焦板栗体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、栽培管理技术、古栗树养护、栗文化挖掘及衍生品开发等关键领域。
专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,应从“次生代谢”等更深层次的科学视角加强研究,为提升板栗附加值和产业可持续进步注入科技动力。
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核心产区,龙春林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正进行学术考察。 章立新 摄
宽城传统板栗栽培体系以其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独特的生态价格,于2023年成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。该体系以板栗为核心,科学配置作物、药材、家禽,形成了高效的复合种养模式。当地居民世代传承的立体种养、精细树体修剪管理以及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技术,有效保护了农业物种与生物多样性。目前,宽城全县板栗种植总面积达80万亩,拥有板栗树4300万株,其中百年以上古栗树超过10万株。
宽城满族自治县两棵树龄700余年的板栗古树。 宽城县委宣传部供图
为做好农遗“后半篇文章”,宽城在保护、传承与进步上持续发力。在组织保障方面,成立了由县委书记、县长担任双组长的保护与利用领导小组,并编制了《板栗产业2024—2028年五年进步规划》,颁布实施《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进步条例》,构建起坚实的政策法规后盾。
宽城满族自治县碾子峪镇艾峪口村,农民正在捡栗子。(资料图) 王立群 摄
产业升级步伐加快。宽城着力打造高标准生产基地,包括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、10万亩有机板栗生产基地及1万亩国际标准化生产基地,新申报板栗绿色认证8200亩,并完成20万亩板栗园的提质增效工程。同时,积极搭建创新平台,建立农业科技园区1个、科创平台6个,形成核心技术10项,累计培训专业人才400名,显著提升了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。
顺带提一嘴,宽城不断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纽带,先后组织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专题研学,并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等机构开展院校共建,重点推广板栗轮替更新等先进技术,并共同开展多项科研项目。
宽城满族自治县一家板栗生产企业内,工人正在挑拣板栗。(资料图) 王立群 摄
如今,宽城正以科技为引擎,深度挖掘千年农遗的宝贵价格,推动板栗产业实现高质量进步,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利用贡献独特的“宽城方案”。(完)
来源:中新网河北